浅述讨论与辩论活动中“一边倒”

浅述讨论与辩论活动中“一边倒”

在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对于叙事性语言,讨论和辩论是一块比较难啃的骨头。活动过程中的“一边倒”,导致辩论无法有效进行,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这里的一边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辩论开始前观点的一边倒,导致辩论无法进行,一种是辩论过程中的一边倒,是辩论双方实力悬殊造成的一边倒。对于第一种一边倒,即辩论前观点的一边倒,导致无法分组,无法形成辩论双方,我们可以通过课前的有效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课前有效设计
我们在引入辩题前,就要考虑好如何去确定辩论双方,抽签是一个方法,但是这个貌似公平的方法其实比较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意味着部分孩子可能会被分配到自己不认同的观点的那一组。这要求对抽签这个方法进一步优化,要在不打击孩子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是老师在引入辩题,阐述辩题时要保持中立,老师的态度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孩子们的判断。其次我们要注意到孩子们观点的相互影响,当一个孩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其他孩子很容易跟随,从众是一种天性,一个参考的方法是,在老师阐述了辩题后,在孩子表达前,先让孩子们单独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每个孩子发带有辩题图例的纸条,让孩子们打勾选择。
在抽签完成后,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可以相互交换分组,较好地缓解对孩子积极性限制的同时,又保证了公平性,也可以有效避免观点相互干扰。
除了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引入辩题时的故事情节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可以采用反问、鼓励等方式进行引导。“雨天真的比晴天好吗?”“我觉得晴天也挺好的啊,我们一起想一想晴天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在即使进行抽签,进行引导也无法影响孩子选择辩论观点,造成人数的不公平时,还可以引入补偿机制。比如,老师加入人数少的一方,比如给人数少的一方求助老师的机会。
对于第二种一边倒,即辩论双方实力悬殊造成的一边倒,我们可以通过课中的有效设计,课中的有效引导来改善。
课中的有效引导
当辩论双方实力悬殊时也会出现一边倒,老师作为主持人学会见风使舵,即进行偏向性的引导,适时煽风点火,及时稳定军心。
适时煽风点火,是指当一方被碾压时,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在《小青花》这个故事中,“要不要出门”这个辩题,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小青花从来没有出过门,她会不会担心害怕?”,我们也可以这样引导“小青花一直在家里会不会很无聊?”
及时稳定军心,就是要把握好偏向的度,避免另一组觉得老师太偏心。
《小青花》教学片段,由浦东新区六团幼儿园赵媛媛老师执教
视频中赵老师采用了多次引导的方式
辩论活动对孩子来说难度大,对老师来说也极具挑战性。

发布者:小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llion.com/?p=4140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下午1:14
下一篇 2023年2月26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