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的呼与吸

诗与画的呼与吸

儿童文学评论家 唐兵

乍看封面,跃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油菜花田,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远山青黛的映衬下开得如火如茶,画面中央走着一个背着红色背包的小女孩,她沿着田埂走向远方·…..

不知为何,这样的画面瞬间会击中你,肆意渲染的色彩,如此烂漫,如此生机勃勃,仿佛在奋力展现生命中最隆重盛大的时刻,你会莫名地有一种沉醉和感动。

记得读书时从学校回家常常要乘坐长途汽车,颠簸的旅途、漫长的时光和沉闷的风景总让年轻的我感到倦怠无聊,不过途中会经过一大片油菜花田,当绵延数里的金黄猝不及防出现在车窗外时,我的心情顿时振奋起来,想象着自己也和画中女孩一样徜祥其中,憧憬着未来的人生也能如这般花事来一次用尽全力的绽放。

《走啊走 诗在走》是先有了诗,再有的画。编辑从作者金敏创作的大量童诗里精选了20首,设计了一个孩子走出家门,走啊走,又走回家的故事线索。

故事中的“孩子”(我)没有特指男孩或女孩,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孙辈,可以理解为作者小时候,也可以理解为读者自己。

全书的内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编排,蕴涵着年复一年和万物生长的寓意。为了与书名呼应,全书也没有出现目录和每首诗的诗名,暗示着生活中处处有诗,走着走着就会遇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每首诗在不同的读者心中可以有不同的名字。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编辑的巧思和对诗意的理解。

枝头的麻雀、毛毛虫、院子里的蔷薇花、风吹过的麦田、狗尾巴草、起飞的蜻蜓、池塘里的荷叶吹泡泡的鱼儿、捉泥鳅的姐弟俩、纸飞机、桂花、黄澄澄的柚子,还有筷子篓里的筷子、四条腿的椅子、冬天的第一场雪、院子里的树···这些作者用来入诗的素材在我们都是熟悉又日常的,令人想起遥远的故乡和童年,想起那些早已模糊的身影和沉淀到心底的情感。这时你听到了麻雀的叫声,看到了院子里掉落的蔷薇花,嗅到了秋天桂花和成熟的柚子的香味,懂得了狗尾巴草的心思,感觉自己长出了翅膀···仿佛周遭的一切都慢了下来,那些不经意就会溜走的片刻感觉和想象被重新定格成了一帧帧彩色照片,供你细细玩味。

作者似乎总能从那些静态的场景中或自然的生态里捕捉到淡淡的诗意,特别是在每首诗的结尾处,总能让诗意转个弯,令你体会到小小的意外和惊喜。

作为童诗来说,童趣是最重要的,金敏说写作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孩子。他喜欢那些调皮捣蛋的部分,比如毛毛虫故意从枝头掉到姐姐的裙子上,它最想听到的就是姐姐被惊吓到的尖声;比如狗尾巴草摇动着尾巴对我说:“有本事,你来抓我呀!”还有忘记歌词的呆萌小麻雀,捉泥稣捉得自己变成了泥鳅的“我”和弟弟···

李知弥是一位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水墨画艺术家,自幼受到家乡风土人情的耳濡目染,他的画大多借物抒情,擅长表达自然和生活的意象,这与金敏的诗作有相通之处。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常常形成互补关系,图画一方面证实文字的信息,另一方面会传递出文字未能表达的内容,也就是展现比文字更多的东西,从而与文本达成趣味盎然的互动,这种既融合又独立的表达令人着迷。知弥的画显然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并不拘泥于诗作,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飞自我”,诗与画,画与诗,仿佛大海的潮汐不停地起伏与呼吸,成为一个生动的整体。

而且,知弥并不止步于此,他的画总有一种情绪在,当你看到齐刷刷充满渴望的麦苗的时候,看到浓荫里那双顽皮的眼睛的时候,看到一把把咯吱咯吱叫的椅子的时候,看到小猫寂寞的背影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有一种情绪在流淌,想说又没有说完,等着你去品味。尤其是那幅女孩的头上落了桂花的画面,几朵桂花星星点点,两根朝天辫生机勃勃,这时我们虽看不到女孩的脸,却能想象到她喜悦的心情,感受到空气里弥漫着花香。不知为什么,看知弥的画,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普通的家什,都有一种别样的生动,好像被注入了生命似的。我想这是因为知弥将他个人的情感渗透了进去,这里有他的感受在,有他的精神表达的出口在。

无论是金敏的诗还是知弥的画,似乎都与匆忙的现代生活离得很远,它们拥有一种超脱现实的美,诱使我们不知不觉慢下脚步,让躁动的心消融在这晕染开来的诗情画意里。

我们相信,一个在自然和诗意里长大的孩子,将会拥有一颗更加柔韧富足的心灵,去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这也是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吧。

诗与画的呼与吸

发布者:小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llion.com/?p=4187

(0)
上一篇 2023年7月8日 下午7:03
下一篇 2023年11月29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